首页 文学 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(套装共2册)

点击书签后,可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,“阅读进度”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

第76章 春怨

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(套装共2册) (清)俞陛云 1 23 5512019.08.16 15:51

  ·刘方平·

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[252]。

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

凡是创作宫怨诗和闺怨诗的,大都会写到深深的院落里空寂无人,一任花开花落,这种情境是最容易联想到的,几乎已经成了人们常见的模式。然而唐代中期的诗人创作这种类型的诗,并不是沿袭前人。这首诗的前两句说黄昏的窗下,女主人公虽然身份高贵,住在华美的金屋玉室里,脸上却常常挂着泪痕。李白的诗歌有:“但见泪痕湿,不知心恨谁。”愁绪深重,泪水沾湿襟袖,这种悲伤的情境尚且有人看见,有人同情,而此诗中的女主人公却是在寂落无人之处,任泪水沾湿罗巾,这种情境更加可悲可叹。诗歌的后两句说原本甘心寂寞,所以不管春晚,也无论是否花开花落,女主人公都将自己独自锁在深闺之中,哀叹自己命比纸薄,哪还有闲情去怜惜花落呢?诗歌最后一句一洗铅华,不诉说自己的苦衷,只是用淡淡的笔触写来,却自然流露出怨春的感情。

凡作宫怨闺怨诗者,深院无人,花开花落,此意最易想到,几成习见语。然在中唐人作之,初非沿袭。首二句言黄昏窗下,虽贵居金屋,时有泪痕。李白诗:但见泪痕湿,不知心恨谁。愁深泪湿,尚有人窥,此则于寂无人处,泪尽罗巾,愈可悲矣。后二句言本甘寂寞,一任春晚花飞,朱门深掩,自嗟薄命,安有余绪怜花。结句不事藻饰,不诉幽怀,淡淡写来,而春怨自见。(俞陛云《诗境浅说》)

举报
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

目录
目录
设置
设置

段评功能已上线,
在此处设置开关

New客户端Windows
手机阅读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游戏
起点游戏

点击,起点中文网送APP下载福利

关闭浮层

起点中文网送APP下载福利,新用户14天限免权益

扫码下载APP领取

新版 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