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,在重兵保护下,这一支联合使团离开伊逻卢城返回高昌,一过铁门关(库尔勒),高昌的军队就接住使团,确保使团的安全。不出噶尔东赞所料,欲谷设并不敢再做什么不利使团的事,一路上使团没有受到什么骚扰,大家安全抵达高昌。
回到高昌后,国王鞠文泰回请乌利王子,当然同时也宴请了王玄策、苏定方、慕容顺和噶尔东赞,席间国王宣布要亲自带队出使大唐,这让王玄策非常意外:“国王陛下能够亲自前往大唐,实是两国之幸事,以前高昌是隋之属国,而与大唐一直没有确立藩属关系,不知此次欲以何身份出使大唐呢?”
国王鞠文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:“此去大唐自然是以属国国王的身份去觐见大唐皇帝,礼物我已备好,过两天我们就起程,王长使意下如何?”
王玄策起身一揖答道:“敢不从命?我即刻派人通知各关卡,并上报鸿胪寺聊国王出使的消息,让他们准备好迎接国王陛下!”
负责敦煌一线边防的是程知节,与王玄策、苏定方非常熟悉,因为父辈的关系,所以二人私下里尊称他为“程伯伯”,在边贸和情报上已经多次合作。所以王玄策并不担心使团的安全,只要到了敦煌那就是到了大唐地界,谁还敢动他们?想必在高昌一路上有重兵守卫,那欲谷设能有什么作为?此次鞠文泰能下决心倒向大唐,可见也是思虑再三无可奈何的决定,如今大唐与突厥之间实力此消彼涨,有此选择自然是可以理解的。
随后王玄策派手下骑快马直奔敦煌方向,向身在鄯州的程咬金报信,详细汇报了西域各国到大唐出使进贡一事,让他提前安排军队保护各路使团。另外王玄策写了汇报文书给自己的顶头上司鸿胪寺卿唐俭,汇报了相似内容,希望鸿胪寺提前安排觐见及进贡的流程礼制等等细节,这可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这么多国家来朝,不仅仅是外交上的一件大事,特别是商贸条约的签订,军队之间的合作等等大事都要提前定好才行。
程咬金和唐俭一见汇报文书,不敢怠慢,调兵的调兵,上奏的上奏,长安城一时间忙碌起来,这可是大唐建国以来最大的外交盛事,西域二十余国纷纷来长安来朝贡,哪怕在隋鼎盛时也是罕有的事,皇帝能不重视?唐长安城搞起形象工程来比隋时更加卖力,要在使团到达长安之前把脏乱差的贫民窟搞成高大上的住宅。
而使团并不能像传令兵那样马停人不停,虽然已经是加紧赶路,这数千里路也不是好走的,从初秋直走到中秋才陆续抵达长安城。
此时的长安城早已修缮一新,到处打扫得干干净净,就等着迎接各路使节与国王。
王玄策一行到长安时,恰好也是傍晚,中秋正值长安最美的时节,这时天气稍微有些凉意,万丈霞光渐暗,一轮圆月正从东方升起,明月下的长安城郊万家灯火初上,从远处看去,巍峨的长安城更显巍峨。噶尔东赞、乌利王子都是第一次来长安,对长安的上国之气向大为赞叹,而慕容顺可以说是半个长安人,再次看到长安则是回家一样的感觉。高昌国王鞠文泰是第二次来长安了,见此盛景,也不禁赞道:“长安还是那个长安,只是朝代变了,如今大唐已有天国气象……”
长安城外早有就有李靖率众相迎,此时李靖仍担任宰相之职,但他并不管重要的政事,所以这些迎宾之类的面子活都交给了李靖来办,真正的政务则是魏征、房玄齡、杜如晦来主持。
王玄策苏定方一见各位大员,连忙行礼,李靖、唐俭自然是笑脸相迎,王玄策长出了一口气,自己的任务到这里算是完成了,后面的事就轮不着自己去操心,毕竟到了京城一个从六品的官员实在是不起眼,寺丞于鸿胪寺里,在有品阶的官员中几乎是最低的,所以他在这场盛大的朝见中起不到什么关键的作用,只是能帮忙引见一下各路的官员,而许多高级别的会见、宴请他都没有资格参加。王玄策对这些其实是不感兴趣,现在他满脑子都是他那个大外甥李承乾,他的脚怎么样了?还有自己的外甥女,李敬公主可好?
当晚把使团交给李靖后,自然有四方馆的通事舍人安排接待的事(四方馆是专门做外事接待工作的,属鸿胪寺),王玄策给苏定方交待了一下,就匆匆赶往皇宫去。
王玄策毕竟在皇宫还有些关系,进宫并不困难,甚至他的马驮着几大包货也直接进了皇宫,皇后一听王玄策来了,连忙拉了小李敬出来见他。还没等王玄策行大礼,小李敬就高兴地扑过来,把正在下跪的王玄策扑倒在地,两人一起翻倒在地上,皇后笑道:“哎呀你个小姑娘,就不能稳当点儿?”正说着,几个半大的皇子也跑过来,上去就抱着王玄策,师傅师傅地叫个不停,尤其是小胖子李泰,又长胖了好多,把王玄策压在地上半天才爬起来,王玄策起来定睛细看,李恪也长高了不少,就是没见到李承乾。连忙问:“太子呢?太子怎么样了?”
皇后叹了口气道:“现在情况不是很好,他的足疾一天天严重,走路都困难。自从他得了这个病,人都有些变了,以前开朗得象阳光一样,现在敏感多疑,一个人闷在屋子里经常不出来,真是没法子啊!”
王玄策黯然:“我这次带回了许多天山红花,与透骨草一起,或许能治他这个病,我记得书上有记载,这两味药是风湿的克星,哪怕不能痊愈,走路还是应该可以的吧?”
皇后一喜:“真的?竟有此良药?那么我带你去看看太子?”
王玄策道:“好。另外我在龟兹采买了一些玉器,还请皇后收下,给孩子们分分。”说者把身后的袋子解下来,里面全是精美的玉制饰物。
皇后道:“怎么还带了礼物?玄策你跟谁学的这一套?”
王玄策笑道:“都是给孩子们带的,我这个当舅父的看孩子总不能空手吧?”
皇后直摇头,吩咐侍女把礼物收下,又吩咐小黄门把王玄策带来的药送到太子东宫。
王玄策牵着小公主,皇后牵着小李治,后面跟着小王子们,由皇后领着来看李承乾。
李承乾住的东宫,就在乾元殿东面挨着,王玄策以前只是偶尔来过几次,那时太子宫远没有现在装饰得富丽堂皇,淡淡熏香让人闻了非常舒适,但王玄策就直皱眉:“皇后,为何太子宫用这么浓的熏香?”
皇后道:“是天竺檀香,说是对太子有利,我便由他们弄了。”
王玄策摇头道:“这檀香是可以开胃止痛,但太子尚小,年轻火旺,火上加火,岂不是让他焦躁?我想还是撤了罢!”
皇后忙吩咐小黄门把檀香撤了。
显德殿里太子正在读书,得到通报说皇后来了,连忙站起来相迎。王玄策放开小李敬,下跪参见:“臣王玄策拜见太子殿下!”
太子连忙一拐一拐得就要过来扶他起来:“不可师傅,以后私下见面就不要行君臣之礼了吧。”
皇后也道:“是啊玄策,你刚才见我都没有这么见外,见了太子如何这么见外了?”
王玄策看太子拐着差点儿摔倒,心都快碎了,哪能等着他过来?眼睛一湿,连忙上前扶住他,把他抱起来轻轻放到床上坐下:“太子莫动,我就是来看你的脚怎么样了。”说着便把太子的鞋子袜子脱了,太子虽不太情愿,但此时都是自己至亲在身边,也就随他。
王玄策仔细看看太子双脚,这儿捏捏那儿捏捏,不时询问这里痛吗?那里痛吗?又让太子躺下,运功在他脚底按摩,太子叫道:“啊!好疼!热啊!”不断地挣扎,王玄策岂能放开?连续运功在两脚底不停地按,皇后看着心惊,硬着头皮忍着没有吱声。
良久王玄策终于停下,慢慢揉搓着太子双脚,脑门上汗珠也滴了下来:“还好,看来这脚还不是太严重,还有得救。来,你站起来走几步试试?”
太子疑道:“可以走路了?”说着坐起来,脚试着探探床边的地毯。
“放心吧,站起来试试。”王玄策鼓励道。
太子小心地站起来,试着走了一步,毕竟他还是个孩子,喜悦的心情表露无遗:“我又可以走路了!又连着走了几步,母后,快看!我可以走路了!”
皇后一下子眼泪就下来了:“太好了,太好了!别太用力,赶紧休息一下,你舅父大人也累了,后面日子还长着呢!”
太子重新坐下,王玄策又仔细检查了一下,心里有了数,把他的鞋袜重新穿上:“这个月我天天来帮你运功恢复,这个病实在是不敢再耽误,我看骨头还好都没有变形,相信经过治疗,再辅以草药,能恢复个差不多。我倒是想问问,这快一年了太医们就没施治吗?”
皇后叹了口气道:“别提了,喝了不少药,成天又是泡脚又是擦药的,没有用不说,眼看着一天比一天严重,到底是怎么了都没人能说得清。”
王玄策默然,点点头道:“也别怪他们,这个病难治,我见过有的病人严重到腿脚都变形,根本不能动。还好太子没那么严重,还有得治。”
皇后问:“你这次带的红花是怎么用的?”
王玄策道:“干的红花煮了泡脚,新鲜的红花我已用上等的好酒泡出来,可以直接擦拭。我听说李绩将军精通医术,我曾读过他的《脉经》一书,受益匪浅,据传他正在写一本书叫做《唐草本》,若是能够得到他的相助,相信能配出来更有成效的药来。”
皇后听说李绩竟然懂医,很是惊诧:“噢?李将军还懂医?要不要我派人去请他?”
王玄策摇摇头道:“不用,明天一早我便去寻他,今日我已同李靖将军说过了,他会安排人知会他一声,太子的病情是天大的事,相信各位将军都会尽力而为。”
皇后点点头道:“如此甚好。玄策,你大老远赶回来,我还没有招待你,你想吃些什么?”
王玄策摇摇头:“我已胡乱吃过一些,无需担心我。”
皇后道:“你要回去吗?要不要我安排住处?”
一听王玄策要走,小李敬第一个不愿意:“我不要舅舅走!我不要舅舅走……”说着哭腔就上来了。
王玄策连忙抱起小李敬来就哄:“我不走,我好不容易来了,干吗要走呢,我还要给你们讲故事听呢!”
小李敬一听高兴了:“舅舅要讲什么故事?”
王玄策对大家说:“舅舅给你们讲一个王玄策大战土匪的故事,你们喜欢听吗?”
太子带头鼓起掌来,李泰李恪几个小王子都赶紧找个凳子坐下,皇后和李治、李敬两个小的就和李承乾一起坐在床上。
王玄策是习惯讲课的,讲起自己的故事那也是维妙维肖,添油加醋,把当年在县衙发生的故事非常动听地给讲了一遍,中间还闪展腾挪,时而向前猛拍一掌,时而一个腾空翻,当说到寂静的夜里,土匪偷偷进来袭击时,几个孩子惊恐地瞪大眼睛,屏住呼吸,生怕出来一点儿声音让土匪听见了,听到王玄策一掌把土匪头子拍出一丈多远时,大家都鼓起掌来……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