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历史 两晋隋唐 大唐王玄策

点击书签后,可收藏每个章节的书签,“阅读进度”可以在个人中心书架里查看

第三十一章 审案

大唐王玄策 爱跑 1 23 24872022.05.20 10:49

  唐初还比较穷,那时农民的税收主要是收粮食、棉麻等作物。官家有各种骚操作,比如官家的斛收粮的时候比较大,卖时又比较小。干的粮食非说是湿的,好粮食非说是发霉的……说起来很可恶但那时刚立国就是这样,因为要养家,靠俸禄是不够的,只能从这些歪门斜道里赚些粮食不然怎么办呢,当然很快情况就有了大大的改观,这都是后话。

  正当王玄策几人还在聊着,这时有仆人来说饭已做好了,于是魏县丞请二人到餐堂用膳,给二位接风洗尘。

  吃着饭,王玄策又问魏县丞寺院的事,魏县丞说县里以前只有一座寺院,但是由于战火破败了,只剩下半个大殿,僧人早就不知去了哪里。本来林县令打算整修一下,结果又搁浅。而且有消息说朝廷正在裁撤寺院,将来一州只留一寺一观,所以更不能复建了。

  王玄策一听,心里就犯了嘀咕,一州一寺一观?洛阳怎么办?道观那肯定是要留上清宫,上清宫是皇上(李渊)敕建的,不留它留谁?那么佛寺呢?白马寺、净土寺、少林寺,这三个都是全国闻名的佛寺,难不成只留白马寺?为什么会这样,想起这几年连续在裁撤寺院,觉得魏县丞说的不是没有可能。

  王玄策问:“可有朝廷裁撤我黄水县寺院的公文?”

  魏县丞道:“我们黄水没有寺院所以无以裁撤,我想就是这个原因朝廷没有下裁撤公文吧。”

  王玄策又问关于书院的事,魏县丞忙道:“说起科举,这黄水县真是不入流啊,别说秀才进士了,就是俊士也不曾有一个。此次明府一来,县里学子纷纷相告,这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了我黄水县,学子们有救了啊!”

  王玄策不禁皱起了眉,秀才、进士考不上可以理解,俊士只相当于后世的举人,这个也从来没有人考上?这里的教育水平实在是与京城无法相比。

  从这了解的情况来看,这个县真是一塌糊涂,民生不行,穷得上山当土匪;教育不行;宗教不行;匪患严重;民众喜欢告状,这又是何故?似乎这是好事,因为别的地方谁愿意告状?告状是要花钱的,这里的人喜欢告状说明这里县丞做得不错,不两头吃黑钱,理不辨不明,或许这是一个好现象。

  王玄策胡思乱想,饭也吃的没有味道,一天下来劳累得不行,但还不能睡,要给家里报平安,于是让苏定方也提笔,两人一人一封信给家里写了,然后才睡去。

  第二天一早王玄策和苏定方自然是和往常一样,早早起来练武,不过王玄策多一个爱好就是读书,然后吃早饭。

  刚拿起碗就听到外面有人在击鼓,真是服了,这才什么时辰,就有人击鼓?这时仆人赶忙对王玄策说莫在意,这里的人就这样,明府只管安心吃饭,说完就跑出去了。果然很快鼓声停了。

  王玄策想,今天第一天当县令就有案子,还是接了吧。于是和苏定方都换上了官服,等了一会儿县丞急匆匆到了,看王玄策这意思是要接这案子,忙道:“明府,您可别太在意啊,这儿就没什么大案,大案都和土匪有关。这儿都是鸡毛蒜皮……”

  王玄策笑笑摆摆手,示意他不要说了,他知道魏县丞的意思。因为鼓是不能随便敲的,唐朝县衙在门口设有两个鼓,东面是肺鼓,这个不是给鸣冤用的,当然有冤可以敲,进谏也可以敲,县衙下班了也敲,但是乱敲是要挨板子的。

  西面的是登闻鼓,这个就更不敢乱敲了,只有那些确定有天大冤屈,而且走了正常申诉程序无法解决问题的才能敲,一旦敲了这个鼓,就要从监门卫开始,一级一级上报,经尚书省、左右丞、三司,最后达到皇帝那里,比现在的信访厉害多了。而且唐律疏议有规定,主司不立即受理的,要加罪一等,可见这个鼓是乱敲的吗?敲这个鼓就要冒着挨板子被打死的危险。不过鼓是有人看守的,看来是经费紧张,看鼓的人也裁撤了才敢有人敲鼓。

  王玄策走上大堂,在当中坐了,魏县丞和苏定方左右站好,由刘主薄在一旁记录。

  一看县令大人到来,底下三人连忙磕头。王玄策看看下面是三个人,便问:“你们谁是原告?”

  一听县太爷问话,下面的老太太就来了劲了,哭诉道:“我是原告啊,我告我的儿媳她要毒死我啊!”

  可是她说的是啥王玄策居然一句听不懂,县丞一看连忙让老太先停住,然后翻译给王玄策听。

  那老太哭了一半停了,等翻译完就接着哭,很是滑稽:“我已经中毒了,我快要死了……”说着居然一头栽倒在地上。

  苏定方见此慌忙把老太抱起来,在旁边一张椅子上给她坐了,就去按她人中,王玄策也赶忙到近前看看到底怎么了?

  只见老太悠悠转醒,王玄策摸了摸她的脉,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啊?看她嘴唇也没有发黑,眼圈也不青,哪像中毒的样子?但凡中毒第一是嘴唇发黑,脸色发青,然后是心跳加快,她一点儿中毒的意思都没有。

  王玄策便回了自已坐位,看着底下跪着的一对儿年轻人,想必就是儿子女婿了,便问道:“你俩说说吧,是怎么回事?”

  “回大老爷,这事情都怪我啊!”当儿子诉说起来。

  在魏县丞的帮助下,王玄策总算是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,原来昨是老太生辰,儿子便去山里打了山货卖了,去买了两斤白面,买了一斤油,学北方人给母亲炸油果子(油条)吃。要知道这里是很难买到白面的,油就更贵了。谁知老太吃多了,拉肚子拉到半夜,气得要命,早上起来老太看见家里的猫死了,想起来这猫昨晚吃了剩油果子的,立即心惊,又想起来前几天刚和儿媳吵了架,就觉得这是儿媳下了毒,要毒死她,是以来县衙告状。

  这王玄策和苏定方都是北方人,一听便气得笑了,这油果子岂是老太能随便吃的?这东西滑肠滑得厉害,老人吃多了能不拉肚子?恐怕面发的也不好,更难以消化。

  王玄策问:“猫吃了油果子,你们喂它喝凉水了吗?”

  那媳妇儿道:“还没喂它,它便自已在地上寻凉水喝了。这油果子贵,我俩都没舍得吃,本想吃点儿剩的,谁知被那猫吃了。”

  王玄策听此言甚是感慨,这真是好儿子好儿媳啊。

  于是王玄策对他们说道:“你们是南方人,怕是不知道这油果子老人是不能乱吃的,吃多了自然要拉肚子。而且这油果子不能给猫吃,它吃了油果子又去喝脏水是必死的。不过这也怪不得你们,也难得你们这番孝心。我判你们无罪,希望以后你们不要再和长辈吵架,如果一年内不再吵架就在你家门前挂个牌子写上‘以孝持家’四个字,以示你二人的孝道。我也不治你们擅自挞鼓之罪,带你们的娘回去吧,做点儿好消化的养养她的肠胃……”

  ……

  就这样王玄策第一个案子问完了,魏县丞说的一点儿也不错,真是鸡毛蒜皮,但其中不也有乐趣吗?在黄水县要推仁政必推行儒教,要推行儒教,必是首推孝道。所以王玄策一定是最重视孝道的。

举报
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

目录
目录
设置
设置

段评功能已上线,
在此处设置开关

New客户端Windows
手机阅读
书架
加入书架
书页
返回书页
游戏
起点游戏

点击,起点中文网送APP下载福利

关闭浮层

起点中文网送APP下载福利,新用户14天限免权益

扫码下载APP领取

新版 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