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宁寺研习堂内,没有一个人说话,气氛压抑得比闷热的天气更让人难受。等待良久牛弘忍不住问道:“还有救吗大师?”
“无论我们做什么都改变不了战局,”圆觉摇摇头叹道:“现在就是拼国力,拼运气。运气好的话,辽东城和平壤都能攻下来。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军需,如果军需能供得上,支撑个几个月,还有胜的可能。”
“现在杨玄感正在黎阳(今鹤壁市浚县)督粮,我这就去催问。”牛弘又匆匆走了。
玄策玄利同大师兄一起从研习堂出来时天已将晚,大师兄上马去了南城,两兄弟心情郁闷,顺着河岸溜达回家。一边走一边互相考校经典,以防课业落下。明年就有进士科,只是两人年纪还太小不能参加,大师兄也说了举孝廉的事,还得好几年才有可能,所以两人的学业并不是非常紧迫,只要别落下来就行。
突然,走在后面的玄利拉了一下玄策,轻声说:“后面杨浩跟着咱们,还换了衣服化了妆。”
玄策正是心情不好,大怒:“王八蛋!还没完了你!”
玄策转过身就看见那杨浩低着头,在这大热天里居然穿个粗布衣服还蒙着头,当即气不打一处来:“杨浩!你个王八蛋!天天跟着你爷爷,跟上瘾了你!来,正大光明地,咱俩打一场!”
杨浩一惊,抬头看竟是玄策玄利,连忙陪笑道:“公子,你认错人了,我们是到码头坐船的,这不就到了吗。”
听此言,玄策的鼻子没气歪:“什么?”一把抓住杨浩的衣领笑道:“你就换个衣服,你爷爷就不认识你了?”
旁边杨家的家将一看不好,一拳打来,玄策练了这么多年武哪能被打中?放开杨浩与那人打起来,玄利岂肯旁观?直接就打向杨浩,旁边自有人接住,杨浩就要往码头跑,玄策叫道:“哪里跑?”一脚将他踢翻,一时间乱作一团,人仰马翻。家将看不能速胜,居然被两个孩子缠得要坏了大事,一时情急不知从哪里抽出一把横刀,向玄策砍去。
“啊!”看热闹的人吓得四散。在京城亮兵刃,那可是与谋反同罪,就好比现在广场人群中突然有人亮了AK47开枪一样,人能不怕吗。
但玄策玄利在校场上长大的,哪里怕这个了?抓了根扁担就跟他对打。两人竟硬是拦着杨浩一行无法脱身,这时在码头上当值的捕役一看这边出事了,举着水火棍就跑了过来。说起来那时的捕役挺惨,只能有根棍子使,捕头儿才有刀,一群捕役一通乱打,把杨浩一行人,并玄策玄利一起抓了起来。码头上杨家的管家见此情形急得跺脚,叫声也罢,上了船吩咐开船离去。
洛阳令听得捕了杨家公子和王家公子,大为惊诧,自已品级低下,这些人可是好惹的?连忙跑到捕房,不过装还是要装一下的,整了一下衣服,缓缓走入。
洛阳令看一行人都被捆着靠墙蹲了一排,也不让人解开,威严地说道:“是谁在城中亮兵刃?”
那杨浩骂道:“还不给我解开,充什么大个儿啊你?我们小孩儿打架,关你什么事儿!”
有捕役指了亮兵刃的家将,说几位公子并无兵刃,为何打斗却不知道。
洛阳令嘘了口气,道:“即然几位公子并无兵刃,那就松了绑暂扣在捕房,其余人等入监待勘。”
那洛阳令觉得此事甚是蹊跷,杨家是万万惹不起的,却找不到一个杨家能当家的人,王家的当家人就在这里,他知道自已的斤两,不敢怠慢,连忙上报到河南郡尹。郡尹一看这个惹不起,又上报,很快消息到了牛弘那里。牛弘一听这叫什么事儿啊,连夜叫人通知宇文成都,自已先到了洛阳县衙。
宇文成都进来时,牛弘与郡尹正在安慰几个孩子,大讲什么团结友爱什么报效祖国。宇文成都一看杨浩的装束,大惊,命左右:“把杨浩抓起来!立即押回大营!”
这下轮到牛弘大惊了:“将军这是何故?杨尚书正在督粮,抓他儿子这是做什么啊!”
宇文成都急道:“牛相还看不出来吗,杨玄感要造反了!他儿子这是要逃跑!”
牛弘兀自不信:“将军何出此言?”
宇文成都道:“这都半夜了,为何他杨家还无人来?你且让人去看他杨府还有人无?恐怕此时早就逃出京城了吧!”
“啊!”牛弘与郡尹两人顿时石化,郡尹点点头道:“他家只剩下奴仆,没有几个人了。”
“现在牛相应连夜禀告太子,请了兵符调城外军队进城驻防,我有五千兵,城外有四万兵,如果杨玄感领兵来攻,或许我们还能抵挡一阵子,若援军及时赶到,洛阳城还有得救,事不宜迟,速速啊牛相!”宇文成都已非常焦急。
牛弘已感觉到事关重大,不敢耽搁,赶紧到宫中去找太子了。
宇文成都问了玄策事情详细经过,玄策玄利真是哭笑不得,怎么打个架还打出这么大的事来?宇文成都道:“你俩还真是福将,有杨浩在手里,万一杨玄感来了,也会有所顾及……其实宫中已得了密报,杨玄感很可能会造反,今天算是坐实。好了,此时已是半夜,你们赶紧回去吧,家里该急死了,我也赶紧去宫里一趟。”说完他也匆匆地离去。
……
几天后,传来杨玄感造反的消息,他手里有无数的军粮,可以说是一呼百应,受尽压迫的老百姓没得饭吃,不反都不行。
杨玄感在檄文中写道:“我身为上柱国,家累钜万金,至于富贵,无所求也。今不顾灭族者,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耳!”而实际上哪是为了天下,是早就对皇帝不满,看到这是个造反的机会吧。
百姓父老争相送去牛酒,百姓子弟到军门请求效力的每天有数千人,到杨玄感起兵攻打洛阳时,竟集结了二十万人。
洛阳城经过十余天的备战,全城早已动员起来。能找到地方避难的,宇文成都便放他们出城,城外的百姓大多也离开家园,担心那里即将成为战场。
玄策一家和大多数居民一样,相信洛阳城防坚固,并没有出城避难。而且城内含嘉仓有足够的粮食,全城百姓吃两个月都没有问题。大多数人好像没怎么当回事。两兄弟虽然年纪小但也参加了民夫队伍,往前线运送物资。
玄策在登上城墙那一刻,才知道战争不是闹着玩儿的,二十万人围城,即便是乌合之众,仅乌泱泱的人群就够使人畏惧。
攻城之前自然是谈判,杨玄感要求太子投降,否则就攻城,牛弘要求杨玄感投降,不然就杀杨浩。来来回回好多天,最后杨玄感心一横,儿子我不要了,攻城!牛弘也毫不示弱,不要就杀了,谁怕谁?仅一个杨浩就推迟战事多日,那杨玄感哪有胜算?
按照圆觉圆慧师傅的建议,这大夏天人最怕的是热,攻城是非常不利的,城上准备了大量的火器,还有大量的油,一点就着,用来对付攻城的工兵,就不让他有机会安置任何攻城机具。另外河道早已下了沉船,外面的船已无法进城。
攻城开始了,第一次亲身参加战争的玄策了解了战争的残酷。无论攻防,都是死拼,攻城的人被油点着,一个个火人在城下扭曲着惨死,其状甚是可怖。这大大延缓了攻城的进度,连续十几天没有进展。随着消耗太多,火器和油就供不上了,后面就辅助以开水,这天气别说是开水,就是热水浇到身上哪里还有战斗力。眼看已坚持了月余,杨玄感的军队信心就要消磨殆尽,这时他们听到了最不想听到的消息,皇帝带领大军杀回来了。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