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为父报仇雪恨这顶大帽子戴着,梅香毫无办法,只能同意王玄策随军征战,王玄利有心无力,也是只能看着哥哥出征,指望他能替父亲雪恨。
显庆五年十二月十六日,大唐高宗皇帝任命契必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,任命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,任命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,任命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大总管,分兵四路进击高句丽。
然而百济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,四处叛乱,百济总督王文度在叛乱中身死。
于是朝廷改变了部署,改由苏定方带领刘仁轨的水师统领平壤道,先到百济平叛,而后进击平壤。而改由契必何力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。
这下子苏定方、王玄策、刘仁轨三个亲戚组成了团队,走水路进击百济,这天海上风平浪静,看着无尽的大海,王玄策忧虑道:“还不知百济乱成什么样?这王文度如何就被叛军杀死了?”
苏定方神色严峻:“后世之人还不知如何评价王文度之死,或许会有人认为是我在报复他?”
刘仁轨道:“后世人说就任他说去,你又不在百济,而且这百济总督是圣上任命,是他自己哭着喊着要来当这个总督,这下可好,刚来就被杀。不过我听说不是被杀的,而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然后得了急病死了,然后才破的城。你们没听说吗?”
苏定方道:“有人给我通报消息,说金春秋曾说过,是我的人给他下毒,他才死在泗沘城的。”(金春秋是新罗国王,也就是今天韩国东部的国王)
王玄策一掌打在船弦上:“什么??这金春秋真是个王八蛋,你这么帮他,他就这样对你,看来这些人统统是忘恩负义的东西,将来没准还要反我大唐啊!”
“国与国之间哪有什么友谊?不过是想让我大唐保护他罢了,这百济向来委身于倭国(日本),这金春秋不过是畏惧倭国才不得已投靠我大唐,将来若是他羽翼已成,不反我大唐才怪。”刘仁轨道。
苏定方点点头道:“这倭国至今仍未现身,相信一直是在背后捣鬼,此次我们未必会遇到倭国兵,但必定会遇到倭国人,所以务必要小心这些人,实际上这些人才最危险。”
王玄策看看苏定方,知道他并无他意,不是在暗讽自己,便点头同意:“这些人交给我,我最有经验……”
……
熊津江口,唐军顺利上岸,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,各地叛军听到苏定方返回的消息早已被吓破了胆,根本不敢与之正面交锋,望风而逃,能逃入山里就逃入山里,能逃到日本的就逃到日本,包括自立的百济王扶余丰等都逃去了日本,逃不了的就迅速转入地下继续与唐军作战。
不到两个月的工夫,各地叛军已经被肃清。这天,熊津、马韩、东明、金连、德安五个都督府的都督齐聚泗沘城,苏定方、王玄策、刘仁轨主持此次重要的军事会议。
王玄策宣读了朝廷关于北上袭击高句丽平壤的命令,而后大家纷纷落座。
苏定方居中坐下,王玄策刘仁轨一左一右。
苏定方开口道:“两个多月来,大家不负皇命,奋勇杀敌,终于平判,大家功劳不小,我会向朝廷为大家请功……但此时还有大事要做,我和刘副总管(刘仁轨)不日将北上进击平壤,各位务必配合王长史与刘都护(刘仁愿),革弊端、施仁政、倡教化、废农奴、兴王道,得百济之民心方才是万年之基业……”
众都督纷纷表示要听从王玄策的指挥。
王玄策道:“关于苏总管所推行的各项政策,最重要的就是废除农奴奴隶,这势必引起富人的反抗,我知道一些我军将领从那些有钱人手里得到不少好处,他们会阻碍我们推行废奴,如若有此事,将严惩不怠!我们要继续推行圣贤之学,教化民众,选拔那些愿意为大唐作事的当地人充实队伍。此外我们为什么会任由叛军兴起而不自知?说明我们没有建立起一整套的情报机构,这两个月来,我们经过多方组织,已经建立了飞奴属,但这还远远不够,人员太少,规模也小,还望各位大员多多支持,在整个百济建成大的飞奴属,才能度绝叛乱的再度发生……”
众皆附和称善……
此时已是龙溯元年八月(唐高宗时期年号是几年一换),苏定方帅大军北上,一路上势如破竹,屡战屡胜,顺利地包围了平壤,但平壤城池坚固,打不进去,只能围着,战局停滞。
从北面进攻鸭绿江的契必何力遇到了强劲的对手,高句丽名将泉男生率五万精兵在鸭绿江死扛唐军,唐军无法渡江,整个战局陷入僵持状态。
直到入冬,高句丽一片冰天雪地,鸭绿江上结冰,契必何力趁机率军踏冰而过,大破泉男生,斩敌首三万余,泉男生逃亡,唐军进军平壤,然而此时漠北铁勒九姓叛乱,朝廷无奈只能紧急调遣契必何力、萧嗣业前去平叛。
此时百济大唐的兵力空虚,扶余丰等皇族趁机反攻,攻占了一些城市,阻碍了往平壤的粮道,寒冷中大军粮草已经供应不上,苏定方仰天长叹:天不帮忙啊!如此战机尽失,再无胜算的可能,将作何打算?
正在犹豫不决时,朝廷军令已到,要求苏定方撤围回国另有任务。苏定方无奈,只得与刘仁轨商量撤军之事。刘仁轨一听就急了:“我不走!这一撤兵,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啊!百济那里王玄策此时多么艰难?如果再不去援助整个百济就丢了啊!”
苏定方叹气道:“朝廷如此军令,我们怎能抗命?”
刘仁轨道:“定方,我已经老了,已经不在乎生死,你且带着你的军队回去,我知道吐蕃那里吃紧,别人都不是䘵东赞的对手,只有你才能和他抗衡,而我去干什么?我擅长于水军,正准备会会倭国水师,还没见一个倭兵的长什么样,怎么能就此回去?”
苏定方沉默半晌:“我理解你,这是君命,你真的不受吗?”
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!”刘仁轨是斩钉截铁,毫不犹豫。
苏定方无奈道:“军情紧急,熊津那里我就不去了,你见了玄策和他说一声,正如你所说,如今吐蕃战事吃紧,我去与噶尔东赞对弈,让玄策无需为我担心,我此去留三万兵给你们,切记不可轻敌。”
“两万足矣!西北战事更紧,你切勿再推……”
两人正在互相谦让,有人来报,百济王扶余丰派使前来。
两人一脸懵,这扶余丰派人来干什么?真是奇了怪了,只见来使进来行礼,然后交了一封信给侍卫,苏定方接了信一看就笑,将信转交给刘仁轨:“正好,有了此信你就不用回洛阳,我拿此信给圣上看!”
原来此信很简单,是扶余丰写给唐军的:“大使等何时西还?吾当派兵护送!”
刘仁轨脸色一变,将信还给苏定方,对来使道:“我军归期在即,难得尔主好意,尔可为我归谢,不劳护送!”打发来使去了。
刘仁轨等来使离去,恨道:“这狡虏欺我太甚!”
苏定方道:“如今虏使方归,你正可衔枚疾进,攻其不备……”
刘仁轨赞同。苏定方立即挑精兵两万,由刘仁轨带着直扑支罗城,那里是往新罗的粮道,唐军正苦于无粮,此一战至关重要,关系到百济后续战局,若此战得胜,那么整个百济的局势就会改写。
……
苏定方挥手与刘仁轨告别,目送他带兵离去,心中无限惆怅,围了平壤半年却无功而返,心里有万般的不甘却也无可奈何,吐谷浑那边战事吃紧,还在等着自己去救,吐谷浑事关大唐商路,事关长安的安危,决不能有闪失,百济这里只好交给刘仁轨、王玄策、刘仁愿他们了……
至此,唐高宗时期第二次远征高句丽结束,虽然以失败告终,却也给高句丽极大的压力。苏定方两次东征高句丽为灭亡高句丽打下基础,功不可没。
刘仁轨不负使命,一路南下,攻占支罗城、真岘城,打通了新罗的粮道,唐军再不缺粮。
朝廷又派右威卫大将军孙仁师率山东兵七千来熊津驰援,唐军兵力大增。
熊津城内,孙仁师与刘仁轨、王玄策、刘仁愿四人会师,商量后续战局如何布置。
只听王玄策道:“据我属下探子来报,这扶余丰与他叔叔扶余福信之间产生了内讧,福信将军一直担心被杀。所以经过我们多次劝降,福信将军已答应投降大唐,打算就在明晚造反。”
孙仁师等人拍手称善,直言王玄策这是立了一大功。
王玄策继续道:“扶余丰已经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,据密报日本天皇欲亲自来百济救援。”
“啊?”孙仁师道:“听说这日本人打仗不要命,以一当十,他们要来多少人?”
“水军三万。”王玄策道:“已经得到他们的书信,这次来的是日本天皇是齐明天皇,名天丰,预计登陆地点就在白江口,她准备亲赴筑紫。”(筑紫,是日本古代一个小国,在如今的福冈县一带)
“好!”刘仁轨兴奋道:“玄策!你才是定海神针啊!我早就想会会这倭兵,你这情报价值万金!我们只需以逸待劳,焉能不胜?若是能俘获他们日本天皇,岂不是大功一件?”
刘仁愿道:“这些日子玄策出了大力,我在外征战,找情报、搞废奴、推教化这些出力不讨好的活儿都是他在干,如今看这将近一年的努力效果显著,此时有大量的穷人对我们感恩戴德,愿意帮助我们与那些有钱的贵族作战,如此看来我们可是拥有了大多数百姓支持啊!”
孙仁师道:“甚好!如此我们就等明日福信的消息,如果他造反不成,我们就杀过去,如何?”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