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小说已挂掉,路过朋友请绕行,抱歉。)
(本文相关军事资料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)
1780年6月,卡尔·冯·克劳塞维茨普鲁士马格德堡布尔格镇的一个贵族家庭。1792年,12岁的克劳塞维茨在波茨坦一个
步兵团当士官生。1793年,克劳塞维茨参加了普法战争。1795年,15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尉。1801年秋,21岁的克劳塞
维茨进入柏林军官学校学习,得到普鲁士军事改革的倡导者柏林军官学校校长香霍斯特的赏识。香霍斯特对克劳塞维茨的
思想和活动有很大的影响。1803年,23岁的克劳塞维茨从柏林军官学校毕业,在香霍斯特的推荐下,克劳塞维茨担任奥古
斯特亲王的副官。
1806年10月,26岁的克劳塞维茨在对法作战中被俘。1807年10月释放回国后,任普鲁士军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。1809
年,29岁的克劳塞维茨进入普鲁士总参谋部工作。1810年,30岁的克劳塞维茨升为少校,任柏林军官学校战略学和战术学
教官,同时为王太子讲授军事课。
1812年4月,克劳塞维茨反对普鲁士国王与拿破仑结盟,辞职到俄国参加反法战争。1813年,33岁的克劳塞维茨在俄国升
为上校。1814年,克劳塞维茨从俄国回到普鲁士。1815年,克劳塞维茨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和军团参谋长,并开始研究军事
理论。
1818年,38岁的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,并升为将军。克劳塞维茨担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的12年间致力于《战
争论》的写作。1830年,克劳塞维茨调任军团参谋长。1931年11月16日,51岁的克劳塞维茨病逝。
克劳塞维茨的妻子在1932年到1933年间整理出版了《克劳塞维茨将军遗著》共10卷,《战争论》是其中的第一、二、三卷
。
《战争论》的事实基础
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。处于封建制度下的普鲁士、奥地利和俄罗斯等欧洲国家先后组成7
次反法联盟,企图颠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政权。1792年到1794年,法国打退了反法联盟的进攻。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
月政权掌握法国政权后,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侵略战争。拿破仑的侵略战争给欧洲的封建制度以沉重的打击,宣告欧洲封
建军事理论的破产,使现代军事学术完善起来。克劳塞维茨亲历了这个时期的多次战争。《战争论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
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经验的总结。
1806年德意志在与法国的战争中采用落后的线式战术遭到惨败,克劳塞维茨在这次战争中当了俘虏。这次惨败唤醒了包括
克劳塞维茨在内的一大批人。他们在政治上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,但在军事上看到了法国军队的变革。克劳塞维茨等人
猛烈抨击封建军事制度,并大力提倡军事革新,形成了德意志军事思想革新浪潮。《战争论》就是对德意志军事思想的革
新。
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从康德开始,到黑格尔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思想理论体系。克劳塞维茨与黑格尔是同时期的人。克劳
塞维茨写《战争论》时正值黑格尔哲学在德国处于主宰地位。《战争论》深受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的影响。
共{{commentTotal}}条帖子
已显示全部
还没有人发表评论
查看回复
还没有人发表评论
已显示全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