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二仙人开天经》
洪荒纪
盖闻未有洪荒之间,而有太易。太者,大中之大极也;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循之不得,故曰易也。无天无地,无阴无阳,无日无月,无晶无光,无东无西,无青无黄,无南无北,无柔无刚,无覆无载,无坏无藏,无神无圣,无果无因,无时无空,无去无来,无生无亡,无前无后,无圆无方,浩浩荡荡,无形无象,穷之难极,无量无边,无高无下,无等无徧,无左无右,百亿变化,自然空玄。
玄虚之中,视之不见,听之不闻,若言有,不见其形,若言无,万物从之而生,八表之外,渐渐始分,下成微妙,以气自生,而有洪元。
洪元之时,亦未有天地,虚空未分,清浊未判,玄虚寂寥之里,渐有形①。洪元一治,至于万年②,洪元即判,而有混元。
混元之时,而有质①。混元一治万年,至于百成,百成亦五千八百九十六亿八千万年③,而有太初。
太初之时,有生太一③气也,犹未有六合,而始分别天地。清浊剖判,溟涬鸿蒙,置立形象,安竖南北,制正东西,开暗显明,光格四维上下,内外表里,长短粗细,雌雄白黑,大小尊卑,常如夜行。清浊已分,清气上升为天,浊气下沉为地,三纲即分,从此始有天地,犹未有日月,天欲化物,无方可变,便乃置生日月在其中,下照闇冥④太初时虽有日月,未有人民,渐始初生,上取天精,下取地精,中间合太一以成百神,名曰人也。天地即空,三分始有,生生之类,无形之象,各受一气而生。或有朴气而生者,山石是也,动气而生者,飞走是也,静气而生者,草木是也,精气而生者,人是也,万物之中,人最为贵。太初一治至于万年,至九十一劫,九十一劫者至百成,天地之初,故曰太初,是时唯有天地日月人民,都未有识名。太初即殁,而有太始。
太始之时,一治万年,至于百成。太始者,万物之始也,故曰太始。流转成练素象⑤于中而见气,实自变得成阴阳。太始既没而有太素。
太素之时,治于百成。太素者,万物之素也(这里指朴素),故曰太素。太初已下,太素已来,天生甘露,地生醴(甘,甜)泉,人民(这里的人民已经最初之人的后代,是后天人民)食之,乃得长生,死不知葬埋,弃尸于远野,名曰上古。太素即殁,而有九宫。
九宫之时,结其九宫,识名天地,清气为天,浊气为地,从九宫以来,天是阳,地是阴,阳者刚强,远视难睹,在天成象,日月星辰是也,在地成形,五岳四渎是也,在人成生,心肝五臓是也,分别名之有异,緫而名之是一也。九宫殁后,而有三清。
三清之时,三清得道,名曰太清道德尊主,玉清元始尊主,上清灵宝尊主。人民始知有道,承道修灵,以渐成之。三清之后,而有元龙。
元龙之时,次有人得道,名曰应龙。在地为人,在天为龙。
元凰之时,再有人得道,名曰朱雀。人民得之,为凤为凰,翱翔四方。
元虎之时,有人得道,名曰白虎。主金西方,杀机暗藏。
元冥之时,有人得道,名曰玄武。主水北方,冬冥如常。少上阴阳,东南四方,名曰四象。
四象之后,而有羲皇。生于一源之始,继天而生,调习阴阳,以定八卦,自羲皇以前,五经不载,书文不达,大道即分,天地以来,开置皇化,推旧法,演阴阳,正八方,定八卦。羲皇已前未有姓字,直有其名,尔时人民朴直,未有五谷,伏羲方教以张罗网捕禽兽而食之,皆衣毛茹血,腥臊臭秽,男女无别,不相嫉妬(古嫉妒),冬则穴处,夏则巢居。羲皇之后,而有娲皇。
娲皇之时,男女始别。娲皇之治,制乐立媒,教婚娶嫁,伦理常纲。
神农之时,常百草,立医药,得五谷,与人民播植,遂食之,以代禽兽之命也。
燧皇之时,钻木出火,续日之光,变生为熟,以除腥臊。燧人之后,而有昊天。
黄老之时,始有君臣父子,尊卑以别,贵贱有殊。
昊天之时,居天立庭,调风和雨,谷道健康,代天执道,有罚有偿。昊天之后,而有佛陀。
佛陀之时,名曰阿弥陀。觉正觉者,六方般若。
①:这里的气形质是道的变化。
②:这里的年是指一混沌年。
③:太一也指道;太一气,也称先天一气,上面所说的各种气都是太一气,比如清气就是太一清气,也可以叫先天清气。
④:闇;晦暗。
⑤:流转成练像素于中二见气;宇宙精华流转成如丝帛般洁白色的气,是中和的元气,与之相反的是混乱的混沌之气。
混沌纪
洪荒殁,而有混沌。混沌亦历混元、太初、太始、太素。
太初之时,归墟之上,未有六合。太初一治,至于万劫,而虚空分别,清浊剖判,浊气合而地,清气升而天。而朴气生山石,动气生飞走,静气生草木。从此始有天地六合,却犹未有日月,乃至清气合阳气生日,阴气合清气生月,各置其中,下照闇冥。太初时虽有日月,未有人民,渐始渐生,上取天精,下取地精,中间合一气以成一神,名曰人也。
太始之时,一治万劫,流转成练素象于中而见气,实自变得成阴阳。太始既没而有太素。
太素之时,万物之素也,故曰太素。太初已下,太素已来,天生甘露,地生醴(甘,甜)泉,人民食之,乃得长生,死不知葬埋,弃尸于远野,太素即殁,而有九宫。
九宫之时,结其九宫,识名天地,清气为天,浊气为地,从九宫以来,天是阳,地是阴,阳者刚强,远视难睹,在天成象,日月星辰是也,在地成形,五岳四渎是也,在人成生,心肝五臓是也,分别名之有异,緫而名之是一也。
九宫之后,三清自玄虚而降。有星也,名地洪,设星路,通万星,传道演法,老君结《开天经》,立道门。
三清之后,又有四象。
四象之后,地洪而有龙伯,曰盘古,有不周天柱山,盘古劈而擎之,盘古高一丈而不周高一丈,至与月合,而称其天。
后圣人出,曰伏羲,女娲,燧人,黄帝,炎帝,颛顼,帝尧,帝舜。老君下为师,教化人民,作《元阳经》《元音经》《赤精经》《玄藏经》《太微经》《乾坤经》《太清经》,为三皇五帝。
后佛陀自玄虚而降,讲法觉悟,立下佛门。
扫一扫,手机接着读
扫一扫 · 手机接着看
公交、地铁随心阅读,新用户还可享14天限免